有思考的地方必有收获,
有钻研的地方必有所得,
有磨练的地方必有成长,
有目标的地方必有希望。
相约语文,遇见美好!
11月18日,光山五小高语组齐聚一堂,进行了一次关于诗词教学的教研活动!
课例展示 彰显风采
董老师今天给我们带来的是一首边塞诗《凉州词》。开课之前,教师以课桌手势舞预热,接连用“凉州三月半,犹未脱寒衣”、地图以及《五凉全志》中的史料注解凉州,充满地域特色的背景介绍,既让学生产生了阅读期待,同时也为诗歌的理解做了很好的铺垫。接着以读为主,潜心读诗,提升学生读悟古诗的能力。从初读古诗,读准字音、读通句子、读出节奏、师范读、指名读等方式落实字音和节奏的问题,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;在理解古诗诗意后把感受送进古诗中反复读;学完全诗,当学生们体会到将士们保家卫国,视死如归,无所畏惧的豪迈气概后拓展古诗,以诗注诗。引导学生以读促悟,在脑海里勾勒出诗中描绘的画面,对古诗的理解也会逐步加深。
评课议课 思维成长
“与智者同行,与高人为伍,取众人之长,才能长于众人。”课后,听课老师对这节课展开了激烈讨论,评课过程中大家敞开自我,各抒己见。
张燕老师评课
董老师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引领特点,从光山别称引到凉州,“凉州三月半,犹未脱寒衣”,使得这节课一开始就显得诗意盎然。
胡萍老师评课
板画优美,课件精美,准备很充分。诗与音乐交融,说与读相通,小组各种形式朗读的展示,为我们呈现了一场诗意王国的盛宴。
黄厚琴老师评课
董老师执教的《凉州词》给人带来“壮而不悲”的新视觉。整堂课以“释边塞诗”直接引入,安排了“知韵律”、“悟诗意”、“感诗情”、“主题升华”四个教学环节。董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,循循善诱,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诗歌,借助图片、视频和音乐,调动学生多种感官,把短短28字的诗读成了一幅幅立体、鲜活的画,入情入境,感诗人之所感,整堂课“大”气呵成。
文宏云老师评课
董老师的这节课如行云流水,一气呵成,是一节非常接地气的优质课,让人回味无穷。董老师通过多种方式诵读,学生体会了古诗的情感美和韵律美。在感悟"夜光杯,马上催,几人回"的时候,董老师借助插图、音乐引导学生大胆地想象,学生真真正正地体会到了将士为国捐躯,视死如归,奋勇杀敌的豪迈和从容,从而达到了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。
黄校长总结
最后,教学副校长黄晓迟围绕“如何开展古诗文教学”与入会教师们进行交流,教师们踊跃发言,积极研讨。黄校长在充分肯定本次教研优点的同时,也对后期教研活动的开展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和意见!
结束语
语文养其慧,教研润初心。每一次的教研活动,都能听到智慧拔节的声音;每一笔的记录,都是我们成长的见证。本次教研活动让老师们对课堂都有了更深的理解。学无止境,教亦无涯,五小语文人将继续砥砺前行。
图片/涂婉洁、李青青
文字/涂婉洁 编辑/王磊
审核/黄晓迟
扫码关注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